广东发现基孔肯雅热疫情,已确诊478例
潮汕关注潮汕关注
2025/7/16 10:18:02阅读 2618
免责声明: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,所引发的异议及纠纷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如涉侵权联系本站处理。

15日,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发布情况通报:

2025年7月8日,我区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。市区各级高度重视,立即组织专业力量,全力开展防控工作。经主动病例搜索和检测,截至7月15日,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,主要集中在乐从镇、北滘镇、陈村镇,均为轻症病例。
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临床症状以发热、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。该病与登革热相似,主要由伊蚊(俗称花斑蚊)传播,可通过清理孳生地、杀灭蚊虫等措施阻断传播途径。

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,蚊虫活动频繁,已进入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期。在此,提醒广大市民,增强防控意识,定期翻盆倒罐、清理积水、清除杂物,从源头上消除蚊虫孳生环境;加强个人和居家防蚊措施,避免蚊虫叮咬;若出现上述类似症状,请及时就诊,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。


微信图片_20250716101904.png


关于基孔肯雅热

日前,佛山市顺德区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发布提醒:

基孔肯雅热的来源是坦桑尼亚南部的土语,意思是令人弯腰屈背。

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,病毒直径约60~70nm,有包膜。这种病毒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,引起以发热、关节痛/关节炎、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传染病。

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
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蚊媒传染病,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和非洲地区。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~4天,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、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。引起四肢和脊柱关节的剧烈疼痛,持续高热。是失能性病毒类生物战剂的一种。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,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、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。 

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

基孔肯雅热可防、可控、可治。专家建议市民在外出时做好防蚊措施,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。灭蚊和清除积水成为家庭防控基孔肯雅热最经济、最有效的办法。


来源:中国新闻网、健康顺德、佛山市顺德区有害生物防制协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