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园旧宾客2024/12/8 15:35:30阅读 11129
同事上传的照片,与自己的预计差不多,坛头灵惠瑶池应该还是游人如织。休息日,天公也作美,而且免费,停车方便,几个因素合在一起,客人肯定很多。
而自己更加关心的是浮屐桃包的有没有出来现做现卖,邻近的住户有没有逐渐萌发做点小生意的念头,还有那些吃不完的农家菜,是不是弄几捆出让给懂货的游客,等等。
无情最是台城柳,依旧烟笼十里堤。--韦庄的《台城》纵使长条似旧垂,也应攀折他人手。--韩翃的《章台柳,寄柳氏》
西城杨柳弄春柔。动离忧。泪难收。犹记多情,曾为系归舟。碧野朱桥当日事,人不见,水空流。--秦观的《江城子》
当然也有例外,“可叹停机德,堪怜咏絮才”的东晋才女谢道韫说的就比较轻松。
都是古代的事,现代人如果想穿越一下,看看杨柳,然后借物抒情或者吟诗作对,那也可以,来盐鸿坛头。
当然车就不要急于停下,进去三四十米有大量的免费停车位,按规矩来。
关于杨柳的诗词,感觉比较到位的还是柳永的《雨霖铃》。
柳永的词提到了长亭、兰舟、千里烟波、杨柳岸、酒,等等,非常应景,他说的,坛头这个区域都有,一件不少。
所以感觉,坛头杨柳岸这个区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古人关于杨柳吟唱的诗词,做成牌照,既是点缀,也可普及古典文化。
毕竟这里曾经出过一位学业有成的读书人,曾鸣凤进士。
这里的船有点类似于“壮年听雨客舟中,江阔云低,断雁叫西风”的那种,外面风大,有时间坐坐,体验一下也不错。
船港东这个片区还待开发中,再过去一点就有海水温泉,也是一大资源。
村头杨柳岸对面就是黄花风铃木,到了春季,只能说,这条路很黄。
莲藕质地非同一般的好,因为品种、水质和土质等各方面因素的有机结合。
萍水相逢,小荷尖尖角,春来蛙开口,蜻蜓立上头,等等优美的文字表述,多么诗情画意的情景,遗憾的是市区来的权威人士一口咬定浮萍是杂物,必须清理。
浮萍,还有那些叫水浮莲的番萍,其实也可全部保留,池塘边立块小牌子,顺便科普一下,别让城里人牵着鼻子走。
大蒜生长到初见雏形就被买断,整个一大片都被提前预订,耕者有其田,耕者无其蒜。曾经的主人,卖断后就只有干活的份,好好把大蒜照顾到成为商品级的作物,然后移交给出资人。
靠海吃海,坛头的主业是养殖南美白对虾,这是经济增支柱。
靠山吃山,莲花山、大北山麓则是大片良田。坛头的西芹菜和大蒜一直都是抢手货,无公害农产品。
作为远近闻名的“百禽之乡”,坛头的肉鹅和种鹅至今仍然薪火相传,做强做大。
古诗词里的各种意境,来到坛头,都能找到相应的原型。考举人不容易,进士更难,所以曾进士也算是光宗耀祖了。
后人应该尽可能多收集一些关于他的故事传闻,给整理和丰富,再以图文的形式来展示和普及,寓教于乐。
曾氏祠堂为曾鸣凤进士所规划建设,选址很好,视野开阔。
有酒肆的地方一般就会有故事,所以这个区域也可以深度去发掘,丰富其内涵。曾经卖的酒是本村的酒坊所造,还是邻近饶平黄芒村的猪寮酒,有待考证。
老厝区要活化,有关昔日人间烟火的东西要弄清楚,然后遵古法制。
基督教会旧址,年代不算久远,却仍是历史的见证。以后修复了,再植入一些相关的因子,就是个小景观。
人去楼空的老厝区,以后修旧如旧,便是悠闲的好去处。可以做成怀旧的模式,长长的雨巷,庭院深深深几许?也可脱胎换骨变作超前的创意风格,中西文化混为一体,给人以绚烂的观感。甚至魔幻一些,动感十足。
结合坛头村的情况,有杨柳岸晓风残月,有长亭外船港边,有文人进士,有酒铺当垆,等等,则这个老区域还是要打造得古典些。水村山郭酒旗风,衣冠简朴古风存,让人感觉这里离唐宋很近,走在小巷之中,很忘我,心灵很净化。
坛头要成为世外桃源,同时也是汕北明珠,老厝区的准确定位然后规划建设是必经之路,也是终极目标。
而近期灵惠瑶池周边的珍珠菜猪血汤、豆腐花、青草水以至于鲜虾肉粥等等配套服务就可先尝试,家庭式的经营,所谓的生意小小会发家。
关于坛头,还有很多的美,标题说全方位,可能有点言过其实。今后有新发现新想法再来补充,肯定越来越美,更有档次。